脑性瘫痪是由于发育中胎儿或婴儿脑的非进行性损伤所致,表现为持续性运动和姿势发育异常、活动受限的一组综合征。脑瘫常并发感觉、知觉、认知、交流、行为紊乱、癫痫以及继发性肌与骨骼问题。那么如何早期发现脑瘫患儿呢?
一、引起脑瘫的高危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妊娠期感染、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或巨大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等。高危险因素是指有此问题的婴儿出现脑瘫的风险比正常婴儿要更大一些,需要密切关注婴儿的生长发育随诊。
二、脑瘫患儿与正常孩子有何不同?脑瘫患儿在其发育过程中与正常孩子有所不同,如果仔细观察,一定会发现与正常儿童不同的表现。
1、早期不会吸允或吸允无力,出生后十分安静或持续哭闹,有的孩子喜用劲,经常头后仰或头喜偏向一侧等。
2、运动发育落后。如6个月后仍不会主动抓物,9个月仍不会独坐等。
3、肌张力和姿势异常,给孩子把尿时双腿分开困难,6个月双手仍紧握拳头,拇指内收或下肢尖足。
4、主动运动减少,或出现异常运动。
5、反射异常。如容易出现惊吓反射,会因为突然的体位变化或听到声响而出现惊吓样的弹跳动作。早期症状对于早期诊断脑瘫非常重要,因此应引起家长们的高度重视。
三、及时发现早治疗 脑瘫早期识别诊断的意义在于可以使孩子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尽量减少其后期发生残障的可能。所以,对于家长而言,一定要注意婴儿的日常表现,尽早发现孩子的脑瘫症状,及时接受正规的康复治疗。
投稿:康复科
朱晓慧
|